有人问六祖慧能大师,在家人要如何修行,惠能大师就跟大家开示了《无相颂》。 并说如果按这个修行,就跟我在一起修行一样,没有区别,如果不按这个修行,即使剃发出家了,于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相颂》全文如下: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惠能开示在家人的话,读懂都开悟了
心平何劳持戒 什么是戒?心地无非自性戒。 就是心里没有是非、没有分别取舍就是戒。 所以心平和、没有人我分别,那哪里还需要特意去守戒呢? 这就正如《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心不平,心猿意马,不服从唐僧管的时候,就需要紧箍咒这样一个“戒”,去紧紧箍住他。 但当他西天取经成功后,已经无所住,心平和了,那他头上的紧箍咒自然就消失不见了,因为他时时都在持戒,都在运用无碍,哪里还需要紧箍咒了呢? 行直何用修禅 什么叫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当我们能不执着在外相,心里平和,安定,那我们的行为都是从直心出发的。 当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直心直用的时候,那哪里还需要特意去打坐参禅呢? 当下,随时,随地,举手投足,花香鸟语,甚至嬉笑怒骂,何不是禅,何不是道? 恩则孝养父母 在家报恩,在相上就要孝养父母,在心性上,母亲代表母子光明,代表我们的本来智慧,父亲代表方便运用。 所以,在心性上,报恩就是要回归我们本来智慧,并且能在世间运用无碍,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报恩。 义则上下相怜 对上下、老幼都要慈悲怜悯,平等待人,慈悲喜舍,那就是最大的义。
六祖惠能开示在家人的话,读懂都开悟了
让则尊卑和睦 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没有分别,那对待别人都是平等的,虽然有尊卑相,但却没尊卑心,那自然能谦让得体,也就能和和睦睦。 忍则众恶无喧 忍并不是一个人,心里有怨气,然后强行压住,而是能够不执着,知道一切都是本质上是空,都是缘起,缘散事情自然就过,所以能心态平和,接受一切,自然而然地“忍”了。 如能做到,那自然没有其他恶毒的声音,或者有恶毒的念,别人也没法发出声音。 若能钻木取火 淤泥定生红莲 钻木取火就是瞄准一个点,认真、专注地用功,那必然会有结果,会大放光明。 慧能大师的意思,就是如果能依照此《无相颂》,认真、专注地用功,那必然会有结果。 即使身处污秽的环境(淤泥),也必然能见到清静无染的觉性(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习惯和习气,自己发觉并不容易,当别人给我们指出的时候,必然是逆耳的,不中听的,但却是忠言和良药。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别人给我们提醒了,我们不会因此心生不满,并且能积极主动改正,那就是有智慧的人。 但如果坚守自己的固执,一味为自己辩护,那不要说能否成为圣贤了,要生活幸福、人生自在也是渺渺茫茫。
六祖惠能开示在家人的话,读懂都开悟了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虽然做善事,布施金钱,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很好的事 但要成道,要觉悟,却不单单用布施金钱,就能达到。 而是要做到,心平自然持戒,行直自然修禅,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无心任用,自由自在,饶益一切,那自然而然是道。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要寻求无上的智慧,向外寻找是找不到的,无关外境,无关他人,只关乎你自己。 心平自然境遇顺,心变则事变,自然不是心随境转,而是境随心转。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说的修行,那天上美好的景象,就立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境随心转,一切都是天堂,一切都是极乐。 六祖惠能大师的《无相颂》,你读懂了多少?
六祖惠能开示在家人的话,读懂都开悟了
作者简介: 阮中南,工商管理硕士(MBA),曾短期出家,各处参学,专注从心性上讲解《西游记》、《六祖坛经》、文学名著、历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