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男人的故事 (His Story)
女人往往更像小孩,比男人更有惊奇之心。
男人一直在追逐知识——知识是什么?
知识只是泯灭惊奇的手段。
问:在卡里.纪伯偷(Khalil Gibran )的《先知》一书中,有一个女人请教阿穆斯塔法(Almustafa )关于痛苦的问题。可否请你评论这一段摘文?
一位妇人开口说:跟我们谈谈痛苦吧!
阿穆斯塔法答:你们的痛苦就是那破壳而出的领悟。
如同果核必破壳而出,才得饱尝日光的滋味,因此你们必须去领会痛苦。
若对日常生活中不寻常事物保持惊叹之情,那么,痛苦给你的惊奇绝不亚于喜悦。
悦纳你心中的四季,正如你一直悦纳拂过你田地上的季节。
如此一来,当忧伤的冬季来临,你便能静观其变。
大部分的痛苦是你们自找的。
其实这是你们内在的医生为了医治你的心病,而下的一剂苦口良药。
所以信任这位医生吧,平静地喝下他的药方。
纵使他的手既刚又重,但引导他手的却是那无形的温柔之手。
尽管他带来的杯足以烫伤你的唇,但烧成这杯的泥土却和着最伟大陶匠的神圣泪珠。
要忘掉根深蒂固的男性沙文主义似乎很难,连纪伯伦这么有才华的男人也不例外。我会这么说,是因为阿穆斯塔法所宣称的在某方面是对的——然而还是错失了某些非常本质的东西。
阿穆斯塔法忘了这是一个女人问的问题,他给了很一般、男女通用的答案。但真相是,女人在世上所经历的痛苦是男人的千百倍,所以我说阿穆斯塔法回答了问题却没有回答发问者。除非发问者得到回答,否则答案仍是肤浅的,无论答案有多深奥......也许头头是道、充满哲思。
这里看不到男人如何对待女人的洞见——这也不是一、两天,而是延绵了数千年的问题,他连提都不提,反倒重复了神职人士和政客的既有行径——安抚。这些华丽的辞藻背后只有安抚,然而安抚不能代替真相。
一位妇人开口说......
人群中没有半个男人问到有关痛苦的问题,这不奇怪吗?难道只是巧合?不,绝对不是。这由女人来问很恰当的,「跟我们谈谈痛苦吧。」因为只有女人知道自己承担了多少苦难、遭受了多少奴役,包括肉体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她已经吃了很多苦,而且还在受苦。
女人痛彻心扉,没有一个男人知道这样痛楚会侵蚀、摧毁你的尊严和自尊,彻底抹杀你的人性。
阿穆斯塔法说:你们的痛苦就是那破壳而出的领悟。
这个陈述很贫瘠,肤浅不已,所以有时我真替纪伯伦惭愧,这种陈述任何笨蛋都会讲,根本不必纪伯伦来说:你们的痛苦就是那破壳而出的领悟,这是一句很平淡无奇的陈述。
如同果核必破壳而出,才得饱尝日光的滋味,因此你们必须去领会痛苦——我厌恶这种说法,纪伯伦主张必须去经历痛苦,那是陈腔烂调而非真理。当然,一粒种子得经历巨大的磨难,因为除非种子死于它的痛苦,否则绝无破土而出的树木,也不可能有枝叶和花朵。但有谁记得种子为了未知、诞生而一死的勇气?
同样的,倘若......那破壳而出的领悟......经历苦难、障碍,允许自己去领悟,这当然会有痛苦;然而那壳是指什么?这就是诗人回避受酷刑的方式。他应该阐明:那是所有的知识,你们所受的一切制约,整个教养、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和文明——这一切所组成的壳来框限你,囚禁你的领悟。但什么是壳?纪伯伦连一个字也没提到。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Amituforum 无量觉社区
GMT+8, 2025-5-17 11:13 , Processed in 0.018745 second(s), 11 queries .
南无阿弥陀佛
© 无量寿 无量觉 Amitu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