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其中就包括《道德经》,分甲乙两个版本。经整理复原后人们发现,该版本与当下流行的《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如今本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帛书版在篇中靠后的位置,而且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常”实为“恒常”之“常”,并非“寻常”之“常” ...
CFIC导读:只有利他的人,才是无敌的。01对立统一的思维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02逆向思维春秋时期,儒家提倡仁爱、礼义和忠孝,认为只有仁爱、礼义和忠 ...
我应该揭露秘密中的秘密吗?就在这本书的开始?我应该现在就透露,甚至在你开始之前? 很好,它是:秘密中的秘密不是在字裡行间可以找到的,也不是奥修在演讲中所提到的美丽静心技巧能找到的。 喔!不!我的朋友,这么深的秘密是无法轻易发现的─很抱歉这样说─不然的话,我们的文字已经在世界上创造 ...
原书名 / The Book of Women 译者 / 陈明尧 目录 第一章 女性奥秘 第二章 历史:男人的故事(His Story) 第三章 真正的解放 第四章 性欲与高潮 第五章 婚姻的功课 第六章 爱的阶梯 第七章 关系不等于连结 第八章 母性品质 ...
《华严经》:经中之王,王中之王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全部教法精义,其中直接彰显了佛陀广博无尽、圆融无碍的因行果德,堪称经中之海 ...
没有人不关心自己的运势,不然各种算命的先生只能喝西北风。预测命运态势的门派和种类,只怕不下几十种,譬如中国的抽签、起卦、测字、算八字生辰、扶乩,外国的塔罗牌、星座、水晶球等等,测算的人一脸高深,被测算的人诚惶诚恐。测算的说的云遮雾罩,被测算的穷追猛打,深怕听漏了一句。 其实,对于答案,被测算者大可不必如此 ...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 ...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虚云老和尚说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总骨,明白了这句话,也就明白了整卷经文。当年惠能大师闹市卖柴,闻听老者诵经,当听到这一句时,心有所悟,经老者介绍,投奔五祖弘忍大师,舂米八月,一偈明心,五祖暗示他 ...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 迦叶摩腾、 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一、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易使人受愚弄和蒙蔽的是内心的深爱和欲望。二、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又问另一位沙门:“人的 ...
1.上九,亢龙有悔。大意:上九天,龙飞得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做事有度,物极必反)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意: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意: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4.居上位而 ...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又名《天地本起经》一卷,出於南北朝。内容为讲述宇宙生成论与修道论。称宇宙之生成由“太初”而“太素”而“太始”。就是道之初的赤气变为人之初的黄气,再变而为气之始的白气,此即为三气相包,三一混合,名叫混沌。由此而生成万物。全文:道者,谓太初也,太初者,道之初也,初时为精,其黑赤盛, ...
脉轮能量书Ⅰ 作 者:奥修(OSHO) 译 者:沙微塔(SEVITA) 目 录 第一章 人是一道彩虹 第二章 亢达里尼能量的苏醒 第三章 灵妙体的发展脉络 第四章 身心灵的和谐 第五章 探索灵妙体的潜能与限制 第六章 七种梦与七种现实 第七章 脉轮的潜能与障碍 第八章 唤醒沉睡的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乃是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人。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比肩于孔子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道德经》哲理深邃,文辞优美。《道德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大文化体系(儒释道)之一的道家文化。同时,《道德经》也是当今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名著。《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五千言 ...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 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如果想到到达净土,就应该先让自己的心灵澄净,灭除烦恼妄想。当我们的心灵清澈之后,我们所见到的环境自然也没有污秽,处处皆是净土。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
《心印经》由四言韵文组成,共50句,全经200字。讲述道教修炼的方法及理论,十分精要。经文首先指出"上药三品,神与炁精"。说明精、炁、神是人身的三品"上药",然后以此作为药物,修炼内丹。接着论述内丹炼养过程中的精神境界,就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修真之士以"存无守有"为诀要,先天大药"顷刻而成"。然后用"回风混合"的方 ...
《易经》曾被认为是一本算命的书,后来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读,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总结几个《易经》最厉害的玄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时,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奋,话仍要沉稳。 02、大怒易失 ...
《道德经》第5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把万物一视同仁。圣人无所谓仁爱,将百姓一视同仁。天地之间,不就是个风箱吗?风箱虽然中空(得中道),越鼓动它,产生的能量就越多。言辞越多,反而更体现内 ...
《金刚经》里最震撼人心的12句话! 一说起《金刚经》,出家、在家的人,怕都是非常的熟悉。 出家的人,每日早晚课,都念的会背了。 在家的人,只要稍有文化,也是没有不知的。甚至有人认为佛教念经,念的就是《金刚经》。难道还有其他的经? 不是他们孤陋寡闻,而是《金刚经》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有一点共同的是,不论是 ...
1、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来自上天的保佑,当然是大吉大利。这样,人就犯了一个最普遍的毛病:宁可相信外在的神秘力量,而忽视自身的内在追求。而易经的宗旨,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易经的首卦为《乾》,强调的就是人的自强不息。 与其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比如说,自求口实,自求多福,以及前面说 ...
我们时常会在网络文学中看到这样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你可知这些话出自《道德经》吗?《道德经》 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五千言》, 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 ...
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六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众。摩伽陀国优婆塞六十亿百千人。 尔时世尊夏安居已。临涅槃时入如法三昧。入三昧已。是时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庄严悬缯幡盖。置宝香瓶众香涂饰处处遍散千叶莲花。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亿百千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药师如来佛 炉香乍 。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净口业真言 。修 修 。摩诃修 。修修 。萨婆诃。 净身业真言 。修哆 。修哆 。修摩 。修摩 。萨婆诃。 安土地真言 南 ...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不空译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字母,云何一切诸法,入於此及陀 罗尼字?」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入於字母及陀罗尼字,文殊师利,如 称阿 上 字时是无常声 称阿 引去 字时是远离我声 称伊 上 字时是诸根广博声 称伊 引去 字时是世间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梵语阿耶曼祖悉哩捺麻捺机① 此云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元讲经律论习密教 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译 注①:此字为(左『石』+右『丁』) 『敬礼孺童相妙吉祥』 复次吉祥持金刚 难调伏中胜调伏 勇猛超出三界内 自在金刚密中胜 眼如白莲妙端正 面貌圆满若莲华 自手执持胜金刚 时时仰上作抛 ...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 肃国公食邑千户赐紫赠司空 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 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娜谟释迦牟尼佛 娜谟金刚坚固能摧佛 娜谟宝焰佛 娜谟龙自在王佛 娜谟 勤勇军佛 娜谟勤勇喜佛 娜谟宝火佛 娜谟宝月光佛 娜谟不空见佛 娜谟 宝月佛 娜谟无垢佛 娜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弗, 色空故,无恼坏相; 受空故,无受相; 想空故,无知相; 行空故,无作相; 识空故,无觉相。 何以故?舍利弗, 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 ...
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 不空三藏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罗陀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三万六千人俱。 一切诸天。及龙夜叉。人非人等。金轮银轮诸轮王等。从十方来。尔时世尊。 说是大乘。无依行已。石有帝释。名无垢生。白佛言。世尊。我欲护世。 若佛灭後。末法众生。当何拔济。佛告帝释 ...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喜乐山顶,天宫不远,仙人住处。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童子,及贤护菩萨等 时六大士,皆来集会。 尔时世尊,三昧正受,观彼天上人间而欲说法,平等施与,当使有情得闻法已, 称赞殊胜, ...
佛说疗痔病经 唐 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大城竹林园中。与大 刍众五百 人具。时有众多 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於日夜中极受忧 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以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今王舍城多有 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於日夜中 极受忧 ...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节录自九种经文合刊一书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 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众所知识,大阿罗汉。 复有智慧广大,功德庄严,威仪具足,诸 ...
佛 顶 尊 胜 真 言 此善住天子受快乐後,夜分有声告言:「七日後命将欲尽,生赡部洲,受 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狱苦,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於贫贱,处母胎时 ,即无两目。诣天帝释所,悲号啼哭,冀免斯苦。天帝释即与俱往佛所 ,具以白佛。佛为说此真言,使其先世恶业消灭无余,寿命增延,受菩 提记。真言曰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麽耶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如 是 我 闻 一 时 薄伽梵 成就殊胜一切如来金刚加持三摩耶智 已得一切如来灌顶宝冠为三界主 已证一切如来一切智智瑜伽自在 能作一切如来一切印平等种种事业 於无尽无余一切众生界一切意愿作业皆悉圆满 常恒三世一切时身语意业金刚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清净法处自然 金刚座。光影甚明无所不遍照。与众摩诃萨 等无央数菩萨共会坐。三曼陀跋陀罗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最第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三 曼陀跋陀罗菩萨言。若有人求菩萨道者。善 男子善女人。欲得无盖清净者。当施行 ...
十善业道经①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 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 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 ...
佛 说 菩 萨 内 戒 经 刘宋三藏求那跋摩 译 佛以十五日说戒时,文殊师利正衣服,以头脑著佛足,起长跪白佛言 :「若有初发意菩萨,於道於俗当用何等功德,以开化一切众生,使 各得成其功德,惟佛当以沤和拘舍罗,为我曹分别说之。」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若所问甚深甚深,多所过度多所安隐 ,若谛 ...
佛 说 戒 消 灾 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县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县界无酿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远贾贩 ,临行父母语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饮酒,犯佛重戒 。」受戒而行,到他国,见故同学亲友相得欢喜,归出蒲萄酒,欲共饮 之,辞曰:「吾国土奉佛 ...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乾隆大藏经·小乘单译经·第0715部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恒。呵雕阿那鋡将五百优婆塞。至舍利弗所。作礼已却坐。舍利弗为说经。大欢喜而退。复至佛所。以头面着地。叉手绕佛三匝却坐。佛问呵雕阿那鋡:“若有何功德,教化五百弟子,随从汝?”呵雕阿那鋡即长跪叉手 ...
大正藏 No. 0508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西晋 法炬译 1卷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提婆达兜。诣阿阇世王所。到已即就座坐。时王阿阇世。即从坐起。头面礼调达足。还 ...
长 爪 梵 志 请 问 经 大唐三藏法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 山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余 刍 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外道之类、天龙药叉人 非人等,瞻仰而住。 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 鲜白,梵行 ...
五 母 子 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业。 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法,辞母出家,求作沙弥,随大沙门,於山 中学道给师所须,诵经行道时无有懈。至年八岁,得慧眼,能通视无极 ,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闻知之,身能飞行所在至到,能 分一身及人自化无所不作,自知宿 ...
无 垢 优 婆 夷 问 经 後 魏 中 印 度 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寂静宫殿重阁讲堂。 尔时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诸优婆夷,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 足,礼佛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无垢优婆夷言:「汝优婆夷!不放逸行懈怠心不?」 优婆夷言:「我不懈怠, ...
随念三宝经 法尊法师译 ●说明: 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所皈依的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诚信 敬心;从而展转地、深刻地对三宝功德加深了解和体会,引生滋长自己善法之欲 ;从而发起精进勇猛之行。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 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 ...
佛 说 慢 法 经 西晋沙门法炬 译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後衰丧不利者。」 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 佛语阿难:「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 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发者,是人不犯道禁 ,常为诸天善神侍 ...
嗟?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宋西天中印三藏传教大师法奉诏译 注:?字为左革右蔑(以下经文中均以?代该字)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俱。 是时有一天子名嗟?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身 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华 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 ...
犍 陀 国 王 经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名犍陀,奉事婆罗门,婆罗门居在山中,多种果树,时有采 樵人,毁败其果树,婆罗门时见之, 便将诣王所言:「是人无状,残败我果树,王当治杀之。」 王敬事婆罗门,不敢违之,即为杀 ...
佛 为 年 少 比 丘 说 正 事 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夏安居。尔时众多上座声闻,於世尊左右 树下窟中安居。 时有众多年少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佛为诸年少比丘,种种 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诸年少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 喜,从座起, ...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崛山,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出耆 崛山,入 王舍城乞食,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 崛山,遥见 世尊,见已诣佛所, 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佛告迦叶:「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 ...
佛 说 越 难 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奈私国,贤者飞鸟聚,彼时国中有四姓长者,名曰越难, 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难为人悭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 施,日未没,常敕门监,有来乞丐者勿得通也。难有一子名曰 檀,亦 复悭贪,难後寿尽还生其国中,为盲乞妇作子,其夫言:「汝身有重病 ...
佛 说 耶 只 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奈国,国中有婆罗门大富,姓名耶只,本事九十六种外道,以 求福佑,闻人事佛,得富贵长寿安隐,度脱生死受福,不入三恶道中, 不更勤苦。耶只自念:我不如舍置外道,当奉事佛。因诣佛所,以头面 著地,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我本愚痴,无所 ...
佛 说 无 常 经( 三 启 经) 附:临 终 方 诀 大唐三藏法师义静译 稽首归依无上士 常起弘誓大悲心 为济有情生死流 令得涅盘安隐处 大舍防非忍无倦 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圆满 故号调御天人师 稽首归依妙法藏 三四二五理圆明 七八能开四谛门 修者咸到无为岸 法云法雨润群生 能除热恼蠲众病 难 ...
佛 说 沙 曷 比 丘 功 德 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 时须耶国有贫人,行赁剃小儿头,所剃者皆约:到麦熟当各雇麦一斛。 适别未远,道逢故人,将其还求麦,欲以取酒饮之,遍求无以麦还者。於 是便起恚意言:「愿我寿 ...
佛说譬喻经 大唐 三藏法师义净 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於大众中。告 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著过患。王今谛听。善思念之。 乃往过去无量劫时。有一人游於旷野。为恶象所逐。怖走无依。见一空井。傍有 树根。即寻根下。潜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啮 ...
佛 说 末 罗 王 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曰末罗,土地丰沃,士民壮勇。其国中有方石,周旋数十里 ,当於王道,群臣共议,启王徙石,王便料选国内,凡得九亿人,令掘 徙石,乃历年月,士民疲极,不能动石。 佛念人民愚痴,空自 ...
佛 说 摩 邓 女 经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阿难持钵行乞食,食已阿难随水边而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担水而去,阿难 从女丐水,女即与水,女便随阿难,视阿难所止处,女归告其母,母名 摩邓,女於家委地卧而啼,母问女何为悲啼? 女言:「母欲嫁我者,莫与他 ...
佛 说 摩 达 国 王 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只竹园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名摩达王,时当出军征讨,选国中人民,数百万人,皆应赴 从。 时有比丘,已得罗汉道,到其国分卫,并见录,将诣王宫门,王有马监, 令比丘养视官马,勤苦七日,王後身自临视军阵,比丘见王 ...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 时毕竟。 佛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 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 甘,其味如蜜,甘果 ...
佛说龙施女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五百 众菩萨。佛以晨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众会皆从。诸天龙神香华伎乐倍於常 时。佛到长者须福门外。须福有女名曰龙施。厥年十四。时在浴室澡浴涂香 著好衣。为佛眉间亳相之光。照七重楼上。 ...
佛 说 老 女 人 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 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堕舍罗,所止处名乐音,时有八百比丘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 女人来到佛所,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 「善哉当问!」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 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 ...
佛说进学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只树之园须达精舍,大贤众千二百五十人。 佛告诸比丘:「有四雅行,智者常遵,丈夫所修,达士恒奉,不才 愚夫所不好乐。何等为四? 孝事父母,悦色养足; 守仁行慈,终始不杀; 惠施济乏,未曾吝逆; 遭值圣世,捐荣履道。 是四道,是四雅 ...
佛 说 妇 人 遇 辜 经 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时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有一人无妇,往诣舍卫国,娶妇本国,自有两子,大子七岁,次子孩抱 ,母复怀躯,欲向在产,天竺礼俗,妇人临月,归父母国。时夫妇乘车 载二子,当诣舍卫,中路食息并牧牛,时有毒蛇,缠绕 ...
佛 说 梵 摩 难 国 王 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名梵摩难,常供养佛及众僧,每得斋日,王辄宿饬群臣严驾 ,王便导从数千人到佛所,五体投地,稽首佛足,佛每为诸天人民说经 法,王辄欢喜恭敬听经,王宫内亦奉事三尊,清净斋戒。 ...
佛说出家缘经 後汉安息过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 崛山,与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 十。 是时难提优婆塞,与五百优婆塞,出王舍城上耆 崛山,往谒佛所 头面礼足,长跪叉手问佛:「大德,愿闻优婆塞五戒,毁犯正戒,有何 恶事?」 佛答:「难提优婆塞,楚害生命有十恶事。何等 ...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 时毗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 罗羡那。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 。时此王子与诸 女,在阁楼上共相娱乐,耽於色欲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五欲乐, 不久命终。却後七日,当舍如是 ...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昔者世尊,游罗阅只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微 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 时王便给使数十余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 女大小,一日俱出城 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遥见世尊相好威光巍巍无量,犹星中月, 若日初出照于天 ...
佛 说 布 施 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 ...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人间,住一林中。 时彼比丘与长者妇女嬉戏,起恶名声。时彼比丘,作是念:「我今不应 共他妇女起恶名声,我今欲於此林中自杀。」时彼林中,止住天神,作 是念:「恶不善不类,此比丘不坏无过,而於林中 ...
阿 难 问 事 佛 吉 凶 经 後汉沙门安世高 译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云何不等 同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 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 受。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燃灯。净施所安,不违道禁,斋戒不厌, 心中欣欣,常为诸天, ...
阿 难 七 梦 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阿难在舍卫国,有七种梦,来问於佛: 一者:陂池火炎滔天。 二者:梦日月没星宿亦没。 三者:梦出家比丘转在於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而出。 四者:梦群猪来 檀林怪之。 五者:梦头载须弥山,不以为重。 六者:梦大象弃小象。 七者:梦师子王名 ...
佛 说 长 者 法 志 妻 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万人俱。 佛时清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比丘菩萨,皆悉侍从。诸天龙神、及香 音神、无善之神、凤凰神、山神、执乐神王,皆散华烧香、鼓诸音乐, 歌叹佛德,而说颂曰:「 从无数亿劫 积行 ...
占察善恶业报经 香赞 炉香乍 .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称佛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占察善恶业报经 ...
佛 说 造 塔 功 德 经 大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唐言日照 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忉利天宫白玉座上,与大比丘大菩萨等,及彼天主无量众俱。 时彼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及五乾闼婆王等,各与眷属俱来至 佛所,欲问如来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会中有菩萨名观世音, 知其意,即从 ...
浴 佛 功 德 经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 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时,清净慧菩萨在众中坐,为欲愍念诸有情故,作是思惟:诸佛如来, 以何因缘,得清净身,相好具足。复作是念:诸众生类,得值如来,亲 近供养 ...
佛 说 盂 兰 盆 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 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 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 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 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
佛 说 右 绕 佛 塔 功 德 经 大同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等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余无量众俱,前後围绕。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 「大威德世尊!愿为我等说,右绕於佛塔,所得之果报。」 尔时,世尊以偈 ...
银 色 女 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卫国只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 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若有众生,能知布施所有功德及施果报,如 我所知,於食食时,若初食搏,若後食搏,若不舍施,不应自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 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诸三昧门、陀罗尼门者不?」佛告喜王:「今此会中 ,有菩萨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万四千诸波罗蜜,及诸三昧、陀罗尼门 。此诸菩萨於是贤劫中,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四 ...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皎然,而信悟者鲜。既共生此五浊恶世,五 阴烦恼,三毒炽盛,轮转生死,无有竟已。昔佛在世时,人民数如恒沙 ,今渐雕微,万不遗一,何以故尔?为善者少,作恶者多,死堕三涂, 悉为鱼虫畜生,不复得人身。故法华经云:「三恶道充满,天人 ...
维摩诘所说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 大智本行,皆悉戍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 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 常安住无碍解脱, ...
外 道 问 圣 大 乘 法 无 我 义 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大众中。 尔时外道有疑欲决迷大乘,行来至佛所,稽首恭重,合十指掌,问无我义 :「大丈夫是一切智,常说此身无我,若身无我,本性亦无,云何说有 哀号戏笑憎爱两舌等事,当何所生,是我所疑,愿赐除断,如来所言, 身与本性有 ...
六 菩 萨 亦 当 诵 持 经 失译附後汉录 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幡菩萨、师子作菩萨、坚勇精进菩萨 、击金刚慧菩萨。 巍巍十方佛 堂堂圣中王 妙相三十二 众好八十章 身出妙光明 普照诸十方 愿身自归命 稽首诸法王 巍巍十方佛 无极大慈悲 兴立诸大誓 济度诸群黎 ...
後 出 阿 弥 陀 佛 偈 经 惟念法比丘。乃从世饶王。发愿喻诸佛。誓二十四章。 世世见诸佛。A 数无有量。不废宿命行。功德遂具成。 A字为左女 右亥 世界名清净。得佛号无量。国界平夷易。丰乐多上人。 宝树若干种。罗列丛相生。本茎枝业花。种种各异香。 顺风日三动。 ...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 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 ,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 ,一心敬礼。如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 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 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 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 幽闭置於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 ...
佛 说 转 有 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大比丘众之所围绕,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 尔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出王舍城,往至迦兰陀竹林住处,到佛所已,头面 礼足, 佛三匝,却坐一面。 尔时如来知频婆娑罗王坐一面已,告言 ...
佛 说 十 吉 祥 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只耆 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五千人俱。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人,前後围绕而为说经。时大会中有一大士,名 离垢盖,承佛威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 白佛言:「今可现有诸佛世尊如来至真等正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 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 ,文殊师法王子而为上首。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 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於 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国太夫人,名 ...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 摩诃萨众。 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头 面礼足, 佛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频婆娑罗王言:「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俱,并 大菩萨摩诃萨,无量百千人天大众,一心恭敬围 而住。 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後善、文善巧妙、纯一圆满清净鲜 白梵行之相。 尔时摩 ...
佛说大乘稻秆经 [注一]敦煌本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耆 堀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摩 诃萨俱。 尔时,具寿舍利子,往弥勒菩摩诃萨经行之处;到已,共相慰问,俱坐盘陀石上。 是时具寿舍利子,向弥勒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言:「弥勒!今日世尊观见稻秆,告诸比 丘,作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Amituforum 无量觉社区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1 11:36 , Processed in 0.323477 second(s), 220 queries .
南无阿弥陀佛
© 无量寿 无量觉 Amitu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