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Amituforum 无量觉社区



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他们已不再变老》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https://www.amitufo.net/bbs/thread-49907-1-1.html

[单片推荐] 《他们已不再变老》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9-1-10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在人类的现代战争史上,有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有过破坏性的冲击和颠覆性影响。一次是一战,一次是二战。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以二战为背景的故事很多,比如最经典的《美丽人生》、《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以及最近几部:由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丘吉尔的传记电影《至暗时刻》、提名过奥斯卡金像奖的《血战钢锯岭》……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电影《敦刻尔克》,故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

然而,一战却因年代太过久远,在人们的记忆中鲜有与之相关的影视化记忆。楼主记得的也只有《战马》《西线无战事》和《圣诞快乐》。

去年,恰逢一战结束一百周年,曾经执导过“指环王”系列和《霍比特人3》等巨作的大导演彼得·杰克逊为这些曾经浴血奋战过的一战英魂们献上了一份大礼,制作了一部堪称神级的纪录片——

《他们已不再变老》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这部纪录片与以往战争纪录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彼得·杰克逊及其团队通过尖端的电脑特效技术让史料重新焕发生机。

片中所有的视频片段最早都是黑白默片,彼得·杰克逊为他们重新上色,配音,调帧,才变成如今的彩色电影,公映时还出了3D版本。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此外,影片中的大多数素材都来源于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封存百年,直到在这部作品中,首次公开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部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影片,也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一战历史最真实的还原,给人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影片以200多个一战老兵的回忆访谈为叙事逻辑,讲述了他们从入伍,训练、参战,直到回到祖国的全过程,以士兵们的私人视角完整呈现了这场大规模战争的全貌。

一战的爆发,我们早在历史课本里就学习过。

1914年6月,在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激进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这件事也成了一战的导火索,各帝国主义列强借题发挥,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本就矛盾积聚的英德随即加入战场。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但对这些士兵来说,参战不过是“尽一个男人应尽的责任”。

他们对战争的预计也相当乐观,“不过也就六个月或者一年的事情,战争就会轻松结束。”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可谁曾想到,从1914年开始的一战一直持续到了1917年才结束,很多士兵在兵营和战场上度过了他们的整个青春期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这些年轻的英国小伙子大多数不过才18、19岁,而且其中的很多人还谎报年龄,根本没有达到入伍的法定年龄。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他们在营地里接受了基础的军事训练后,很快就被送入了战场,因为前线太缺人了!

几乎所有士兵都是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上了战场,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将面对的是何种景象。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直到被送往法国前线,交火声越来越响,他们才开始紧张起来。

这里是一战的西线战场(一战有三个主要战线: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对战双方是英德。纪录片后续大部分战争场景也都是发生在一战的欧洲战区,包括那场著名的索姆河战役。

小战士们看到沿途破败的村镇,随处可见的弹坑,和被炮弹袭击过的树木,都震惊了!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景象。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但他们没有退路,只有继续背着行囊一路向前。影片自此由黑白默片进入全屏的彩色世界,而小战士们也由此进入了真实的战争世界。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真正的战场首先是荒凉和残酷的。

在这里,狭窄简陋的战壕是他们的临时营地,吃喝拉撒睡几乎全在这里解决。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再往前就是无人区,一片死寂,随处可见的弹坑,双方设置的铁丝网,和遗留在铁丝网上许久的尸体。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总有恶臭从那里传来,令人恶心、作呕,但慢慢也会习惯,有些士兵们说那就是腐尸的味道,但有些人说那就是死亡的味道。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在前线,死神总是不期而至,每个人都得提着心吊着胆,随时躲避狙击手的子弹和威力巨大的炮弹袭击。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此外,毒气也是战士们恐惧的事情之一,来不及跑毒,有时只能往手帕里撒泡尿捂住口鼻。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到了冬天,随着战壕里积聚了越来越多的水,冻伤也成了家常便饭,如果不幸得了坏疽,就得从前线撤下来,把整条腿锯掉。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最可怕的还是穿过满是淤泥的战地去后方取军粮的时候,虽然有遮泥板,但如果一不小心掉下来,那只有在挣扎、绝望中慢慢死去,没人可以帮得了。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食物短缺和医疗药品不足也是战士们要面临的考验之一。从泡有腐尸的弹坑里舀水,然后加热泡茶喝,或是吃偷来的,过期两年的饼干也不是没有的事。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没有厕所,就只能支起跟杆子,一排人坐在上面方便。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当然,这都还只是前奏,对这些天真的小伙子们来说,只有在枪林弹雨里穿行过,和战友一起冲锋,但转眼看着他们在自己的眼前死去,才能明白战争的真正面目。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只要自己还没被子弹打到,就得继续前进;踩踏着死去的尸体,或是为在痛苦中挣扎的战友补上一枪,前去刺杀那些看起来和他们年岁差不多大的德国士兵们,这些都会成为他们日后无法回首的噩梦。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前几天还在一起嬉戏打闹,一起生活的战士们,经过这一“洗礼”,或是命丧黄泉,或是变成了麻木又冷血的刽子手,文明的表象已经消失,这里就是世界末日的景象。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令人意外的是,战场外的英国人却对他们的死对头——德国人评价颇高。他们称赞德国军队顽强、勇敢。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在和一些德国战俘的接触中,士兵们发觉他们其实和自己一样,在上战场之前,都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在镜头中,两国士兵们也相处颇佳,一起聊天,吃饭,开玩笑,互换帽子,很难想象上一秒他们还在战场上厮杀,互相为敌。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在战事不紧张,从前线退下来短暂休息的时候,士兵们也有许多乐趣。比如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踢球,拔河,打牌......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战争已经够残酷了,他们唯有苦中作乐,才能抵消那种无力和麻木感。这也是英国人独有的一种幽默感和生活哲学。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这位把酒瓶当吉他弹的小哥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胖子之间互拍肚皮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一起嬉戏打闹的士兵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整部纪录片中,你都能看到这些英国士兵们对镜头的在场表示出的在意。即使是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面对镜头,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好奇的盯着“我们”看,好像知道我们在屏幕的另一端盯着他们看。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通过修复和特殊的处理,关于战争的所有细节就这样被完整呈现在了荧幕,无论是其残酷一面,还是愉快的一面。

这也是楼主如此喜爱这部片子的原因,它抛弃了传统电影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没有歌颂,也没有情绪的过分渲染。而是用众多底层士兵的视角,以及去中心化的立场去展现战争本身,让史料自己说话,就已经足够感染人。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彼得·杰克逊和他的团队也是煞费苦心。

比如剧组光是听200个士兵的600个小时的访谈,以及整理100个小时的影片资料,就花了一年的时间。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为了给影片中的士兵配上对白,他又请来专家,通过读唇术,准确读出无声电影里人物对话。

此外,他还专门将影片调成今天通用的24帧,对画面进行上色,补充细节颗粒,修补残破之处,并配上逼真的音效,这才有了如电影般生动的场景。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通过这部影片,彼得·杰克逊也对自己的祖父以及其他牺牲的英烈们进行了致敬。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相比那些幸存下来的老兵,更多的人将他们年轻的身躯永远留在了战场,他们已不再变老,他们还没开始步入人生,就已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这个片名出自英国著名诗人劳伦斯·比尼恩(Laurence Binyon)在1914年撰写的一战名诗《谨献给阵亡将士》(For The Fallen)。

100年后,因为这部神作,他们被永远铭记!

2018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一战10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罂粟花十字架。

诗的其中一段跨越了国界,成为西方缅怀阵亡将士的著名的挽词——

他们不会变老,岁月没有留下沧桑的痕迹。

他们不为耄耋所难,永远不为残年所累。

每当夕阳西下,每当清晨来临,我们就会想起他们。

100年后,因为这部作品,他们再次被铭记。

战争宣告了他们的死亡,但影像却保留了他们如此真实的活过的印记。

不忘却是我们对阵亡将士们最好的纪念,而谨记和平来之不易也是这群人用他们青春的面庞对后来人最好的警示。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欢迎登陆论坛,还有福利等您哦!
X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Amituforum 无量觉社区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15 21:57 , Processed in 1.588411 second(s), 28 queries .

南无阿弥陀佛

© 无量寿 无量觉 Amitu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