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为了满足小小的虚荣, 刘思麟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会因这组照片而备受关注。  她在宋美龄身边指点江山。  和奥黛丽·赫本一起野餐。  和爱因斯坦一起打坐闲聊。  如果不是在这么多照片里 同时发现她的影子, 你很难发现这些照片是伪造的。   这些照片一度在网上疯传, 网友大呼不可思议: “这哪像P的,感觉她就在那个时代。” “PS技术很棒,创意更牛。” “戏精附体的又一经典案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这个“篡改”历史的姑娘, 一直到现在都没被举报, 她的作品还很受欢迎, 从国内一路火到了国外!  凭借这些照片,她捧走了2016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发现奖”大奖,斩获20万元奖金。 她的作品还出现在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以及维也纳当代国际艺术展等国际大展上。  2015年,刘思麟入选瑞士Muséedel’Elysée美术馆每五年一届,每届全球入选50位青年艺术家的“Regeneration”展览和出版项目。同年当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  她的照片到底“真实”到什么程度? 之前有一篇关于毕加索的文章, 使用了她和毕加索一起作画的照片。 直到她看到后联系到对方, 对方才知道这张照片并非真实, 而是出自一位姑娘之手。  还有张爱玲和李香兰的合影, 她将自己P到了两人旁边, 以假乱真,难以分辨。 甚至有人在豆瓣上开了个小组, 专门讨论两张照片哪张是真,哪张是假。 直到经过多方资料查证, 才解开这个“疑案”。  掌声和鲜花来得太快, 让刘思麟都不敢想, 毕竟开始“伪造”照片, 完全是个偶然。  一次刘思麟翻出一张妈妈的照片,她十分惊讶:原来妈妈年轻时这么酷,与现在经历岁月锤炼、茶米油盐的妈妈简直判若两人。 如果现在的自己和当时的妈妈站在一起,将会有怎样的对话,想想就觉得有趣。于是就P了一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朋友家人都觉得很有趣。  而从小就梦想成为超级明星的刘思麟, 总是羡慕那些在电视上闪闪发光, 传播正能量的人。 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 她自然也没有放过 这个可以与名人同框的机会。 如果和这么多名人合影了, 自己是不是也能成为名人?  但等到真正开始实施, 却发现过程没那么简单。 首先她要从海量的老照片里, 选择感兴趣并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名人。 选择好图片之后, 她会从画面的整体入手, 考虑自己站在哪个位置, 与照片中的人物如何互动, 画面中还可以有什么颜色, 最后再考虑服装和道具的问题。   找服装是件烦琐的事, 一般都是二手市场、淘宝买来,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就定做。   准备好服装,调整动作、眼神, 就可以拍摄了。 再将两张照片调整后P在一起, 力求能完成与名人默契互动的完美结合。  刘思麟对老照片有着痴迷般的喜欢, 她认为老照片是种记忆媒介, 那些人是过去的, 而自己代表着未来。 通过P图将自己介入到老照片中, 便好像在和历史的人一起对话。  同样都玩摄影、玩P图, 别人怎么就那么优秀! 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 这个《无处不在》系列, 刘思麟从2012年就开始创作, 到现在已经做了7年, 可作品也才20多张。  寥寥数几的作品背后, 是对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1990年出生的刘思麟, 4岁跟着父母来到北京, 住在皇城根下的一条胡同里。 大学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 不满现状的她选择继续学习, 进入清华美院摄影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可谁也没想到, 这个古灵精怪、每天有着奇思妙想的姑娘, 毕业后的工作竟是在故宫博物院修文物。 她每天骑着永久牌的“古董”自行车上班, 下班后的时间,就都被用来鼓捣照片。 时尚的造型、新颖的服饰, 让人一时很难把她和这份严肃谨慎工作 联系在一起, 她也经常被故宫的保安拒之门外: “这位游客,这里不能进入。”  刘思麟很喜欢这些古老的遗存。 在审视那些老照片时, 质朴古老的色调,虚化的图像, 仿佛历史、时间,全都藏在照片里。  《Appme》系列 这些老照片在她的手里, 仿佛经历了一次洗礼, 有了新的活力。 完成了与人物的隔空对话, 和故事的重新演绎。  她将自己的形象, 作为现实与照片的中介, 亲身试探、演绎了时代的命运。  个人与历史, 真实与虚构, 复制与传播。 想要融入那个时代, 最好的办法就是足够了解那个时代。  为此,刘思麟也没少下功夫。 比如,有一张她与戴安娜王妃的合照。 在查找资料,翻阅一些报道后, 她发现戴安娜是位非常独立、 有朋克精神的人, 于是就有了这张与戴安娜的照片。  在刘思麟看来, 自己的作品不仅是自己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理解, 代替别人去表达一些东西, 这也是摄影应该传达的能量。 “通过做这些作品, 我才逐渐了解我所成长的这个时代, 名人能影响整个社会, 我也变成一个符号,被大家认识。” 通过摄影、PS, 她制造出了一场精湛绝伦的生活秀, 每个时代都凝聚在一瞬间, 而她就是这场大秀的导演和演员, 亲身策划了这场表演。  《Appme》系列 作品是作品,创作是创作。 作品送给世界, 创作过程留给自己。 作品可以惊艳世界, 但制作过程的乐趣, 或许也只有刘思麟才能真正体会。  《Appme》系列 她使用的技术绝不是独创, 但她的创意却足够新颖独到。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 不仅仅是名人、明星才备受瞩目,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者, 每个人都有可能影响别人。  《Appme》系列 刘思麟坚信, 平等和自由不需要家里有矿, 精神的高贵来自于对原则的坚持。 有能力表达就要传递能量。 光是心里想想、嘴上说说, 永远只是天方夜谭, 只有真的去做了, 我们才会体会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本文内容根据刘思麟采访整理 图片:微博@刘思麟Celine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