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Amituforum 无量觉社区



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当我们怀念包豪斯时,我们在怀念什么?
https://www.amitufo.net/bbs/thread-50096-1-1.html

[艺术] 当我们怀念包豪斯时,我们在怀念什么?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9-2-26 07: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人都爱包豪斯,那么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9年的元旦过去不久后,一辆造型极为引人瞩目的“巴士”拖车出现在德国德绍市街头,它驶上格罗皮乌斯大道,停在位于38号的那栋著名建筑旁。

        

   

        

   


这辆名为“客厅”(Wohnmaschine)的拖车采用了玻璃“幕墙”网格,侧面则是灰色的“墙壁”,就连那扇红色大门都如实还原了旁边那栋建筑的设计。拖车内部则包含了一个用来举办演讲的空间和阅读室。在拖车尾部的灰色“墙壁”上,“包豪斯”(Bauhaus)的字样格外醒目。

        

   

        

   


发起者将带着这个移动的“建筑”开始一次历时十个月的巡游,从德绍出发,前往柏林、刚果首都金沙萨和中国香港。他们将在各地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和workshop,深入发掘世界性的设计理念,以此向今年100周岁的包豪斯致敬。

而这,仅仅是今年包豪斯百年庆典中的一个小彩蛋而已。

        

   

        

   


包豪斯(Bauhaus)是一间学校,一套教程,一种方法,一个主义,一场运动,一个跨越了百年历史的生活和美学态度。

回溯100年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919年,在德国魏玛,踌躇满志的年轻设计师、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将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改造成“国立包豪斯学院”(Staatliches Bauhaus),这所学校随即正式获准成立。格罗皮乌斯成为第一任校长。

格罗皮乌斯绝非无名小辈,那时的他已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两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工作了一段时日,可谓师出名门。

        

   

        

   

法古斯工厂由格罗皮乌斯设计,1913年建成,是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包豪斯是“建造”(bauen)和“房子”(haus)的合成词,格罗皮乌斯后来解释这里的“建筑”泛指一切新的设计体系。而发明这个德文词汇的时候,他一定没想过这个新词的影响力绵延百年。

        

   

        

   

包豪斯徽标,由奥斯卡·希勒姆尔设计。

“...让我们创造一个新的工匠群体,打破在工匠和艺术家之间造成阶级区分的傲慢屏障。让我们一起渴求、构想、创造未来的新建筑,结合所有事物——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有一天,这一切将会从百万匠人的手中直达天际,成为即将到来的新信仰的晶莹象征。”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宣言》1919年3月

        

   

        

   

初期位于魏玛的包豪斯学院主楼

诞生在"魏玛共和"时代背景下的包豪斯代表着当时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理想,主张打破设计教育中艺术和技术的界限。在那之前,设计与制造分离;艺术是奢华的矫饰之风的象征;而大工业产品批量生产,普遍缺乏美感。包豪斯把二者结合,形成了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设计,作为一种曾经的奢华需求,也就此被全民需求取代。

初期的包豪斯学院里没有学生和老师的称呼,而是采用了师徒制,只分入门生、实习生、师傅。刚入学的学生称为入门生,通过半年的基础设计课程学习色彩理论、形式关系,以及材料学等基础知识,之后三年的学习则是要选择木工、金工、印刷、纺织、陶艺、雕塑等workshop,每个workshop同时由两位师傅共同指导:一位是艺术家,另一位是工匠师,这种美术和工艺的双轨制也成为包豪斯威玛时期的课程特色。除此之外,学院也设有表演艺术课程,而印刷课程也包含了包豪斯一向看重的摄影内容,可说是不折不扣的跨领域、多媒体的设计学院。

        

   

        

   


包豪斯教员的众神合影,摄于1926年德绍新校舍。从左向右: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贺内克·雪伯(Hinnerk Scheper)、盖沃·穆赫(Georg Muche)、莫霍力-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贺伯特·拜耳( Herbert Bayer)、优思特·施密特(Joost Schmidt)、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保罗·克利( Paul Klee)、利奥尼·费宁格( Lyonel Feininger)、岗塔·斯托兹(Gunta Stölzl)、奥斯卡·希勒姆尔(Oskar Schlemmer)。

汇集了诸多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成为教员之后,包豪斯学院在格罗皮乌斯的领导下践行全新的设计教育探索。他们联合画家、雕塑家与手工艺人,让多种工艺技术和谐地合并在一起,将手工艺提升到与纯艺术一样的地位。

由于包豪斯艺术家们希望改善人们居住环境与生活状态,特别是改善低收入层人口的生活,他们的作品设计初衷是让每个人可以都负担得起。对于他们很重要的原则是——这些物件应适合廉价大规模生产,因此,包豪斯创造了一种以前没有人尝试过的设计形式。他们的焦点集中于几何基本形状,例如方形、圆形与三角形;而他们使用的颜色常常是基本的红色、黄色、蓝色、黑色和白色。

        

   

        

   

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微妙的张力 85号》,他的著作《点线面》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至深。

        

   

        

   

保罗·克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创作的油画《Senecio》

克利曾在包豪斯的课堂上总结其创意基础理论:“构造优于形式。因为形式是结果,是死的,而构造是运动的、具有生命力的。”

        

   

        

   

约瑟夫·阿尔伯斯对包豪斯最大的贡献就是修订了所有学生都需要的基础设计课程。

        

   

        

   

优思特·施密特1923年设计的经典海报,包豪斯的平面设计风格逐渐形成。

        

   

        

   

领导编织workshop的岗塔·斯托兹的纤维织物手工艺作品发掘出一种几何审美的普适性。

        

   

        

   


        

   

        

   


        

   

        

   


        

   

        

   


尽管包豪斯学院到1927年才正式开办建筑系,但是从罗格皮乌斯到各位教员都对建筑设计相当热衷,他们的许多设计尝试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指引了方向。上图为1923年7月由盖沃·穆赫设计的号角屋(Haus am Horn),这是包豪斯设计理念在建筑上的首次尝试。

        

   

        

   


包豪斯学生玛丽安娜·勃兰特(Marianne Brandt)于1924年设计的茶壶深受包豪斯交错圆环和线条语言的影响,是公认的工业设计永恒经典。

        

   

        

   


威廉·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设计这款传世名灯时,同样是包豪斯的一名学徒。这个设计于1924年的作品成了包豪斯的象征,至今仍在生产和销售,人们都称之为“包豪斯灯”。只是其最初便于大批量、低成本生产的初衷在今天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一盏包豪斯灯今天的售价近一千美元。

        

   

        

   


1925年,包豪斯学院迁至德绍,随后发生了一些改变——之前的“师傅”已经改称“教授”,双轨并行的教育体系亦不复存在。虽然技艺高潮的工匠仍然在workshop里教学,但是,他们的待遇不再与教授相同。实际上,魏玛时期的双轨制教育体系只是一个过渡,因为当时在艺术理论与工艺实践两方面都兼备的人才相当匮乏。包豪斯原本就不打算只训练工艺师,用格罗皮乌斯的话来说,他们训练的是“一种新型的、前所未有的人才类型,是工业、工艺和建筑业的合作者,能够同时掌握技术和形式”。

1926年12月4日,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包豪斯德绍校舍全面落成,大片玻璃立面让建筑格外通透,简洁又整合了多功能,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和周边老旧的欧式建筑形成强烈反差,更成为格罗皮乌斯不朽的“建筑宣言”。

        

   

        

   


        

   

        

   


如果不是出现在这样的照片中,我们很难相信包豪斯德绍校舍大楼诞生于将近一世纪之前。由于罗格皮乌斯极力争取,这栋大楼也成了最早被航拍记录的建筑。

包豪斯全体师生都参与了新校舍的建筑过程,集会厅、家具、室内装饰均由师生设计完成。许多后来成为经典、采用新的钢管材料设计的家具借此机会诞生,这些家具由马塞尔·布劳耶、马特·史坦(Mart Stam),以及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设计,其中包括了最早的悬臂椅(Freischwinger)。

        

   

        

   


马塞尔·布劳耶于1927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椅子即是由他本人设计、向其老师康定斯基致敬而得名的“瓦西里椅”。

        

   

        

   


瓦西里椅是世界上第一款皮革钢管椅。今天,你依然可以买到这款代表了包豪斯设计的名椅。

        

   

        

   


有关悬臂椅到底是谁设计的争议持续了近一世纪。唯一能服众的说法是:它是包豪斯的经典设计。

        

   

        

   


包豪斯是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先驱。贺伯特·拜耳设计的非衬线字体今天仍被频繁使用。这种字体以小写字母著称。1925年,拜耳建议包豪斯印刷和广告workshop一律使用小写字母,因为“可以节省时间,为什么要用两套字母”?

        

   

        

   


奥斯卡·希勒姆尔领导的戏剧workshop将绘画、雕塑、平面设计、舞蹈和舞台设计集于一身。图为其1926-1927年创造的舞蹈作品中的“线条角色”和“抽象角色”。

1927年,在教学基础成熟、新校舍的建筑参与经验,以及德绍市议会委托的建筑案等背景,格罗皮乌斯顺水推舟成立了建筑系,并聘请瑞士建筑师汉斯·梅耶(Hannes Meyer)担任第一任系主任。格罗皮乌斯成立包豪斯的原始目标终于实现。

1928年4月1日,格罗皮乌斯在为包豪斯校务奋斗了9年之后,辞去了领导人职务,并推荐梅耶成为新的领导人。梅耶对包豪斯的期望不只是以全民需求取代奢华需求,而且是更密集地跟工厂结合,一起完成工作。极左派、泛政治化与反艺术立场,使他开始与教职员和德绍政府的关系恶化,许多教授相继辞职,包豪斯的社会地位岌岌可危,1930年6月,在政府与舆论的压力下,梅耶辞去校长职务。

密斯·凡德罗随后接手领导包豪斯,他终止了学校内所有政治运动,并积极推动建筑教育研究,才使教学逐渐步入正轨。此时的包豪斯已经面目全非,参与建校的许多人都已离去,只剩下康定斯基。

        

   

        

   

密斯·凡德罗在包豪斯建筑workshop授课的情景。

        

   

        

   

“巴塞罗那椅”,在包豪斯最后的时光里凡德罗留下这样的经典之作。

1931年,政治局势的演变再一次威胁到了包豪斯的存亡。纳粹势力控制了德绍市,而包豪斯在魏玛的经历似乎又要重演。1933年8月10日,再次迁址的包豪斯学院在柏林被纳粹强行关闭。格罗皮乌斯、莫霍力-纳吉、密斯·凡德罗等人纷纷前往美国,他们开启了另一段故事。

        

   

        

   

1979年建成的柏林包豪斯博物馆,由格罗皮乌斯主导设计。

尽管只存续了14年,包豪斯对设计行业现状的影响巨大,它在色彩和形式上建立了受用至今的理论基础。它的理念“形式追随功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尽管包豪斯的老师最初是建筑师和艺术家,但它对平面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包豪斯以一场运动和一间学校拥抱20世纪的机器文化,改变人们对设计和建筑的看法,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完成设计和教学,同时培养新一代敬业、头脑冷静、技能全面的设计师。

现代主义浪潮改变了艺术和设计,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包豪斯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那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和逻辑,以及设计师如何利用他们的想法来创造出适用于所有人的设计。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的设计者仍在为此而努力。

用14年的时间,包豪斯改变了世界。至今,它仍然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接触、使用包豪斯的设计,即便你从未听过这个德文单词,也早已从中获益。当你无意中喜欢上了某种德国设计,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当代设计产物,请相信那很可能是一个世纪前德国设计先驱撒下的种子。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欢迎登陆论坛,还有福利等您哦!
X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Amituforum 无量觉社区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20 13:42 , Processed in 0.038978 second(s), 27 queries .

南无阿弥陀佛

© 无量寿 无量觉 Amitu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